随着保健食品注册现场核查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审评中心不断强化现场核查力度,近期已分十批次集中发布邮寄保健食品注册现场核查确认通知书,累计覆盖635个产品,其中新产品611个,转让产品24个。这一举措,充分彰显监管部门加快审评进程、严控准入门槛的决心。
一、核查通知与原则在保健食品审评审批流程中,申报资料技术审评通过是触发注册现场核查的重要节点。审评中心将综合考量产品风险等级、申报资料完整性与准确性等因素,判定是否开展现场动态核查。一旦确定启动核查,企业将收到包含核查时间、内容、要求等详细信息的正式通知文件。原始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及与申报资料一致性是核查核心原则。如生产记录存在涂改且无修正说明,会被判定为原始性不符;如原料供应商资质文件缺失,会导致真实性存疑。实际操作中,需确保所有数据可溯源,生产环节与申报材料精准匹配。
二、核查实施模式当前,保健食品注册现场核查依据产品风险等级,主要采用以下审查模式:- 试制现场原始资料核查:无需现场动态生产,但需完整提供研究或试验原始记录、仪器设备使用记录、中试生产记录等原始资料。该模式仅适用于低风险产品,比如该工厂或申报单位此前有良好核查合规记录,同剂型品类很大概率会获得生产环节现场核查豁免,在今年635份核查通知中有部分产品属于这种情况,仅需完成原始资料审查。这不仅大幅提升了核查效率,更为企业节省了样品试制与物料成本。- 动态核查:除原始资料核查外,核查期间企业需确保产品处于动态试制(生产)状态,并做好接受抽样准备。核查组会要求企业进行现场真实生产,以片剂为例,现场需按照申报资料生产工艺,从称量、投料、制粒、压片到包衣等环节进行完整演示,生产完成后将对成品进行现场抽样封签并安排复检,以此检验产品工艺能否真实复现。
三、部分核查要点分享
01生产条件
核查组首先会生产车间的环境卫生状况进行检查,确保车间洁净度、温湿度等环境指标符合《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》要求,空气净化应达到相应洁净度等级。
02生产设备
动态核查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优先选择与申报材料一致,同型号、同大小设备,保证生产设备结构和原理一致,这能最大程度保证生产工艺的一致性和稳定性。如果生产设备结构、原理发生本质变化(如从湿法混合改为干法混合,沸腾干燥改为真空干燥),将被认定与申报资料不一致。
03批量与备料
无论申报批次批量设定为基准配方量(1000袋/片/粒)的多少倍,核查批次批量设定不得少于基准配方量10倍。企业在备料和选择设备时充分考虑生产规模,备料环节需确保原料的质量、数量和批次准确性,避免备料不足,在核查过程中出现原料短缺、临时补货的情况,给核查带来负面影响。
04完整性、一致性
生产记录:原始生产记录应涵盖从原料领料、生产过程操作到成品入库的全过程,记录要准确、清晰、可追溯。如某批次产品生产记录中缺少关键工序操作人员签名,或记录涂改严重,都不符合要求。物料采购记录:需提供完整的原辅料包材供应商资质证明、采购合同、发票、每批次原料的检验报告等,确保原料来源合法、可溯源。例如:如果原料缺失生产许可等供应商资质文件,批次对应的入库单、出库单与采购发票的数量无法对应,存在明显的逻辑漏洞,会被认为来源不可追溯。生产工艺:原始生产记录、现场生产工艺必须与申报材料完全一致,关键工艺参数是核查重点关注内容。例如:申报材料采用湿法制粒,制粒时乙醇浓度60%,而生产记录为45%;申报材料中转速为12000转/分钟,而实际设备仅6000转/分钟,均会被认为与申报材料严重不符。检验记录:若注册检验由有检验资质的第三方进行,动态现场目前通常不涉及相关资料核查;但如果检测是由申报方自行进行,除了提供检测报告,还必须提供检测原始记录、仪器运行记录、标品使用台账等资料。比如:企业自行进行的部分稳定性试验原始记录缺失关键数据,如试验时间、环境条件记录模糊,且仪器运行记录与试验时间不匹配,就会导致核查不通过。
05标准更新
从产品中试到动态核查期间,物料执行标准可能会出现更新、作废的情况。企业需提前准备好新旧两套执行标准文件。在动态核查中,物料须按现行有效标准采购、检测,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最新要求。如原料检测报告缺少新标准要求的指标,核查组会要求提供原料合规说明,给核查带来负面影响。
陕西康瑞安集团医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6月,是一家专业的保健食品注册检验服务机构,为保健食品、功能食品、新食品原料、化妆品、医疗器械等大健康产品提供一站式的研究开发、检验检测、毒理学评价、功能性试验、人体临床研究、注册备案、咨询认证等技术服务。
(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!)
Copyright © 2023 陕西康瑞安集团医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陕ICP备2023009727号